7月初的时候X送给我一双跑鞋,正是今天的主角,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 M1980BO。跑鞋四大品牌之一的New Balance也已有百年历史,全新的Fresh Foam系列主打轻量、赤足,其中的Zante(也就是M1980)则偏向训练或短距离。
刚见到Fresh Foam Zante M1980BO有些不像是New Balance的产品,如果不看牌子则有些Adidas这两年大热的Ultra Boost的设计语言,夸张的中底,简洁的鞋面,以及微微上翘的鞋头。
M1980BO中的BO代表颜色,也就是蓝色、橘色的搭配,第一眼看到这个颜色还是感觉很夸张的。一体成型的鞋面没有多余的拼接,一定程度上也为整只鞋的轻量化做出了贡献。
除了鲜艳的配色,更加吸引目光的就是全新的蜂窝中底了。大底颜色和鞋面一致,比起中底夸张的厚度显得轻薄很多。
整个鞋身偏窄,流线型的设计更加倾向于注重包裹感、突出赤足的体验,即便这双是2E的宽度,也没有表现出其它品牌加宽的那种“肥肥”的感觉。
这双鞋的名称就来自同样被称作是Fresh Foam的中底技术,官方号称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发出的智能蜂窝结构,虽然不是很了解用到了怎样的高科技,但是感觉依然很厉害的样子。仔细观察中底的两侧其实是不同的,由于偏向避震系的定位,外侧内凹的蜂窝有助于吸收能量,内侧外凸的蜂窝结构可以释放更多的弹性。
鞋码比较合适,没有偏大或偏小,参考CM码即可。后视图可以看出中底相较于鞋帮还是更宽大一些的,有助于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鞋面这种小孔的网面是我比较偏爱的,官方叫做Air Mesh网布,实际穿着体验透气性完全不输传统的大孔网面。个人感觉保证透气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了多余的拼接,一体成型的鞋面更加轻薄。
内部做工和走线相当工整,在穿过的几双跑鞋里属于中上等的水平。透光程度也能看出透气性不错。
鞋舌的设计也比较特别,活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只有上面一半可以调整。另外这双鞋是由越南生产。
“五花大绑”之后,这张图看起来更为清晰。鞋舌的下半部分实际上已经是鞋面的一部分了,这样的好处就是包裹性和舒适性的提升,因为少了鞋舌两侧“多余”鞋面的束缚,更像是一双袜子穿在脚上。
鞋垫没什么好说的了,一种叫做Ortholite的防臭鞋垫,厚度没有很夸张,因为中底足够弹,所以鞋垫相对来说硬一些。
可能是考虑到一体成型鞋面的稳固性有所欠缺,Fresh Foam Zante M1980BO在鞋身中间用LOGO“加固”了一下鞋面,对鞋身有一个支撑。
后跟处偏硬,猜测也是对鞋面的稳固性进行补充。作为一双偏重速度的轻量鞋,整只鞋的前后落差只有6mm。
大底由Blown Rubber超轻橡胶制成,因为厚度很薄,试跑前很担心这个大底的耐磨程度。8KM试跑后几乎看不出任何磨损,网上穿过同款鞋的网友也表示这款大底的耐磨程度几乎可以完胜Adidas的Ultra Boost。不过由于厚度和花纹的限制,这双鞋还是更适合在操场或者公路这样比较平坦的路况上使用。
整个鞋体的设计很有立体感,也许是之前没穿过轻量路跑鞋吧,让人觉得很“锋利”,有种穿上要冲刺的冲动。
一体鞋面设计、超薄的大底,一切都在为减重努力,9.5码的Fresh Foam Zante M1980BO不负众望,单只重量只有不到230克,比同尺码的避震系轻了100克左右。
上脚感受,轻,加之鞋面的贴合,活动起来非常灵活。脚尖微微上翘的角度也很合适。
脚跟处鞋帮略低,脚踝感觉包裹性略差,刚刚穿上有种“不跟脚”的担心,但因为整体重量很轻,加上脚面的贴合度很高,跑起来实际上是不会不跟脚的。
虽然脚跟的中底比鞋帮处宽了一些,但如果脚跟落地时依然会觉得两侧有些没落在地面上的感觉。实际试跑8公里后,由于这双鞋的前后落差很小,跑起来之后便会自觉地改由前脚掌着地,刚刚那种脚跟着地的不稳定感实际上碰到的机会不大。当然如果奔跑距离加长,随着前脚掌着地的比例降低,这种“不踏实”的感觉可能会增加。说回蜂窝中底,实际跑步中没有想像中这样厚度中底可能会带来的“软”,反倒是“弹”的反馈更多,不过在8公里的尾声,因为一直保持前掌着地,小腿微酸的感觉也在意料之中。可想而知10公里以上会是什么体验,所以这双Fresh Foam Zante M1980BO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更适合10公里以内的短距离练习。
短时间内体验了两双新鞋,风格不太一样,适用的场景也不大相同,关注Saucony Triumph 11的同学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