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这事儿,累人、累心,期间种种自不必多说,我相信经历过后没人愿意再来一次。但同时呢,看着自己的小屋子一点一点变成想像中的模样(虽然会和预期有些差距),还是会有些成就感油然而生的。折腾了大半年的装修终于进入了尾声,回头看看,自己能搞定这么多的事情实属不易,我都有点佩服自己。回到主题,基于北京近些年的空气状况,在装修前就定下来一定要有新风,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老房子的高度限制了吊顶新风系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能把目光转向壁挂新风机的方案。
新风机的原理并不复杂,一定程度上机器的性能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在对比了多个品牌后,再看看自己房间的布局,只能牺牲性能、向空间妥协了。于是目光瞄准了今天的主角,三菱VL-10S2-D新风机。选型时主要考虑了两个条件,热交换:首要考虑因素之一,不然冬天只能“用室内热空气换室外冷空气”了,当然由于体积和成本所限,这台三菱新风机的热交换效率只能算一般。外观:因为不能接受明装一根软管连接到室外的丑陋安装方式,只能选择壁挂式的新风机,但是必须要求装在有外墙的墙面,考虑到实际情况,排除了很多性能不错的“大机器”,可选的机型已经不多了。最终确定了一个最麻烦的方案:日淘三菱新风机,自己安装。
这当然还不算完,三菱的新风机面世十年有余,型号众多,选择适合的型号确实也要做一些功课,基本上要从室内面积、控制方式、安装地区来考虑。日本的房间面积常用“叠”来计算面积,一叠就是一块和室地板的大小,关西地区一叠大约1.6平方米,关东地区稍小,一叠大致相当于1.5平方米,不过这点误差不重要,三菱电机官网的产品选型列表中同时标注了适用的平方米。我的房间大约18平方米,理论上选择12叠的型号是比较合适的,不过适用寒冷地区的12叠的型号都是正方形外观,毕竟我还是外貌协会的——于是选了10叠的。
控制方式比较简单的分为三种,拉绳开关的S系列、墙壁开关的ES系列,以及遥控开关的SR系列。墙壁开关需要在装修时预埋线槽和暗盒,直接排除。考虑到未来可能会通过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联动,实现自动启动新风机,遥控开关反倒成了麻烦,于是最终选择简单粗暴的S系列。
因为要考虑在不同地域使用时热交换的性能,所以有寒冷地区、准寒冷地区、温暖地区三种不同的系列适用,由于只在日本本土销售,三菱电机官网只提供了日本国内的选型参考,大概在东北地方的岩手县以北就要选择“寒冷地用”,参考北京的纬度和气候,毕竟零下10度在北京还是有可能遇到的,于是直接选择了“-D”的寒冷地用机型。经过以上筛选,初步确定了我要的型号,VL-10S2-D,剩下的就是日淘了。
为了方便全部Amazon JP选购,需要注意的是个别配件只有第三方卖家才有,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走转运了。和我们常见的选购家电不同,所有的安装配件都要单独购买,毕竟可选的配件实在是很多,室外的防风罩、连接室内外的管道、滤芯、电源线都有不同规格可选,强烈建议去官网仔细翻一翻,虽然看不懂文字,但凭借详细的图示还是基本可以了解八成含义的。主机加上全套配件价格不贵,大概2000円,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200,算上¥300的运费以及¥300的关税,全部成本¥2000内可以搞定。
因为新风机功率只有几十瓦,选一个体积小巧、质量可靠的变压器即可。时隔半个月,主机、配件、变压器悉数到位,则吉日安装即可。
由于早在装修前就选好了新风机的型号,电源和墙面上的管道孔也按照既定尺寸早已预留好,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待安装。万万没想到因为安装窗帘的时候我没在场,窗帘杆的位置和新风机的位置产生了冲突,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可以不要窗帘,但不能没有新风。于是又过了一个周末,请了个认识的师傅来帮忙,拆掉了已经装好的窗帘杆,才得以继续新风机的安装。墙壁上的孔径是120mm,和空调类似,考虑避免雨水倒灌的问题,所以从室内到室外有一个3~5度的倾角。管道直径96mm,外面还要包裹一层隔音棉。
管道内部一分为二,一边进风另一边排风,这也是这种小型新风机安装方便的原因之一——只需要打一个孔就可以。当然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性能下降,刚刚排出去的室内空气有一定几率又被抽了回来。大一点的新风机则是进风、排风分开两根管道。之前测量过外墙的厚度,买来的P-30P2-S管道的长度刚刚好。
确定好机器的安装位置,在墙面上打孔准备安装。机器很轻,4根很细的膨胀螺丝足以固定。
机器的金属背板,一列一列的小孔用于和墙面固定,剩下几个突起的螺丝孔用于最后安装机身。虽然看不懂说明书上的文字,但图示已经足够明了,加上结构并不复杂,摆弄几下也能了解大概,这一步把背板和管道的底座进行组装。
型号为P-700T室外防风罩底座,和右侧型号为P-50CVP3防风罩。虽然是安装在室外,但做工依然很精致。防风罩的另一个功能是防止异物通过入口进入管道,这个配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背板、管道、防风罩组合完毕,未来安装完成的截面结构就是如此。
机身内部铭牌,标明了电压、功率,最大功率只有22.5W。这款新风机最早2006年上市,现在买到的居然是2017年的新机器。
机器的电路图,我这样学渣的水平都能看懂,可想而知内部结构有多简单。
打开电路图所在的盖子,将电源线插入接线座内,没错,这跟P-01DC电源线也是单独选配,更夸张的是这样一根线在官网上还有PDF说明书。因为还要外接变压器,这根长度70mm的电源线已经足够使用,还有2.5米的加长版可以选择。
安装好背板,机器的位置就已经固定了下来,可以看到左上角挡住了之前窗帘杆的安装孔。
室外的防风罩也已安装完成,由于需要在外墙上使用冲击钻打孔,多亏了师傅帮忙才装好。
安装好的管道,中间一分为二。想像一下如果没有防风罩的话,这里是可以直通室外的。
把机器和背板固定,基本的安装就算完成了。体积小巧,挂在墙上也不至于太过突兀。
整个新风机的滤芯部分,左侧是常见空气净化器内的滤芯,右侧黑色是粗滤的滤网。
滤芯的更换也很方便,直接抽出来就可以进行替换。
受限于整机的体积,滤芯的尺寸实际上也不大,这也是这部新风机性能有限的主要原因。
型号为P-10HHF的滤芯,过滤级别在可选配件中属于较高的一种,不过区区两小片要卖1000多円明显成本略高,后期应该可以通过万能的淘宝自己DIY。
拆掉滤芯后就是整机的风道了,实测高速档略有噪音,白天使用无碍,晚上睡觉切换至低速档比较合适。
装上外壳,整个新风机的安装就算完成了,机身下方左侧的拨片可以三档调节通风口的大小,不使用时为了尽可能隔绝噪音或者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则可以完全关闭。右侧的拉绳在关机、低速、高速三档之间循环切换,因为是纯物理的开关,后期配合智能插座实现远程控制开关就很方便了。
装回窗帘,正好很机智地把一大坨变压器藏在了窗帘后面,才得以让正面看过去简洁貌美。因为没有仪器可供测试,性能就无从进行量化了,冬天再配合一台室内空气净化器应该可以扛过雾霾的笼罩。夏天门窗紧闭长时间开启空调后,室内氧气含量下降的情况也会得以改善。唯独有些遗憾的是客厅因为墙面的安装条件不满足没能再装一台。倘若有一天,我能换得起大房子……
相关链接
三菱電機VL-10S2-D:http://www.mitsubishielectric.co.jp/ldg/wink/displayProduct.do?ccd=10401215&pid=14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