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好进入跑鞋的更换周期,于是写装备的文章稍微多了些。虽然所谓的四大跑鞋品牌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但不可否认已有百年历史的Brooks还是很有历史积淀的,不巧的是今天这双Brooks Ghost 12是我的第一双Brooks跑鞋,直到跑步的第八个年头才把所谓的“四大”品牌都尝试过。之前穿过一件Brooks的跑步风衣,是我穿过轻薄之余为数不多还能保持不错透气性的风衣,所以一直对Brooks的印象不错。
Brooks的品牌一直没有进入大陆市场,也正因此不管是平时训练或者国内赛事都不多见它的身影,大中华区范围,香港和台湾都有在售,明显Brooks的台湾官网也更加正式,猜测Brooks在台湾市场的表现应该不错吧。Ghost 12是2019年Ghost系列的新品,按照台湾官网的介绍,Brooks分为Cushion(避震缓冲)、Energize(动能加码)、Connect(轻盈流畅)、Speed(推进加速)四个系列,仔细分辨了一下似乎不是按照传统的缓震、支撑、训练、竞速这样的分类一一对应,顶级缓震的Glycerin和顶级支撑的Transcend同属Cushion分类,而训练用的的Launch又同时属于Energize和Speed两个分类下,实在有些让人困惑。
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倒是不少,我挑了个最朴素的灰色,LOGO和鞋身属于同色系,有几个配色的LOGO反差很大很醒目,远远看去一种安踏的即视感——毕竟Brooks在国内没什么知名度。鞋面为一体化的网布设计,台湾官网称为“3D弹力列印科技”。
侧面流线型的设计,鞋身从前到后由深到浅,前面的大面积网布过度到后面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有触感的橡胶颗粒表面(也就是刚刚说的3D打印技术),兼具一定的反光效果。上层灰色、下层白色组成厚度比较可观的中底,相比之下大底厚度没那么夸张。
鞋身的渐变处理真的很耐看,稍微换一个角度“橡胶颗粒”表面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鞋底的感觉则是化整为零——把鞋底区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目测鞋底宽度不错,感觉对亚洲人脚形会比较友好。
侧面最显眼的部分无疑就是厚度夸张的中底了,官方称为DNA LOFT,低密度轻量发泡材料,手指捏上去柔软度和弹性都不错,官网提及是由DNA、空气和橡胶混合制成,兼顾柔软回弹的同时又保持了轻盈。
后视图可以看到DNA LOFT从鞋底侧面延伸到后面。鞋帮处及周围的记忆海绵非常厚实,对脚踝处的保护也比较到位。也许你注意到了照片里的鞋盒上是黑色款,这个后面会提到。
鞋面是弹力网布,透气孔大小不一,拇趾部位还很贴心的使用反光胶贴进行了加固处理,对于偏内翻的步伐来说,鞋跟外侧磨损的同时鞋面拇趾部位的损坏也会加速。
鞋内设计,中国制造,走线比较工整,因为鞋面网孔比较大,鞋内透气性算是非常不错。
鞋舌的设计非常厚实,厚度让人一度以为是穿到了一双冬天保暖的鞋。尺码方面Brooks稍微偏小,选择我合适的CM 27.5对应到了EU 43码。上面提到从鞋底目测的状况来看宽度不错,标准D宽已经可以适应正常亚洲人的脚型了。
鞋垫反倒是比较简单,相比鞋底厚度比较单薄,到后跟处稍微有一些包裹效果。
除了后跟处的DNA LOFT中底,贯穿鞋底的还有BioMoGo DNA中底,官方介绍是一种具有动态适应性避震缓冲功能的中底。会根据体重、速度、步伐和路况动态调节中底的适应性。说来似乎有些玄学,Brooks的介绍是这种Brooks DNA技术由可以“随时根据不同的作用力而动态改变运用的材料”,于是我看完这段介绍感觉更加玄学了。
鞋舌的设计比较简单,直接一个Ghost 12的标签表明了型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鞋舌末端上额外有一个鞋带穿孔,这样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鞋舌在跑动中的滑动或者偏移。
大底的形态主打“分段式”设计,前掌分成了独立的四个部分,并且和后掌也完全分开,据说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快从脚跟到脚趾的步伐转换流畅度。
大底从足底到中部有一条“引导线”,用来更好的控制落地。鞋跟的外侧橡胶“颗粒”面积更小、间距更小,内侧则使用了更大块的面积,这样理论上从外侧过渡到内侧后会有更足的抓地力。大底厚度相对于中底来说轻薄一些,实际的耐磨性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知道了。
DNA中底除了前面提到的神奇功能,相对传统EVA更加环保,降解速度可以比EVA快50倍。不过这是不是有点类似ECCO的可降解鞋底,如果两年没穿直接就自我分解掉了?此外号称比果冻胶或者EVA缓冲效果要高30%。
原本以为这样厚度的中底会让单只鞋的重量至少有300克,用电子秤试了下大约在290克左右,对于一双非机械式缓震跑鞋来说这个重量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稍长距离的练习里没有明显的泄力感,可以考虑让这双Ghost 12承担一些LSD的练习任务。
Brooks的鞋盒从外到内都画满了涂鸦,仔细看还是挺有设计感的。
买回来后简单试穿了下,第一感觉脚感软弹,老爸试了下也评价不错,没有之前他试穿我的其它跑鞋那种足弓偏“硬”的感觉,于是又买了双全黑款给他,所以也就有了上面的合影。
先说穿着感觉,和静态体验不太一样的就是脚踝处的活动几乎完全不受限,当然某种程度来说保护性可能不够,但对踝关节有足够控制能力的前提下确实提升了一定灵活性。同时鞋帮内侧的记忆海绵足够厚,给脚腕的感觉是周围的包裹感很强。首跑10KM,中底的回弹在前半程比想像中更加软,后跟处大概是因为中底技术的不同弹性更足一些。后半程感觉软弹的感觉有所缓解,不至于太过泄力。鞋楦的设计值得好评,比起同为美国品牌的Saucony要宽不少,对亚洲人的脚型非常合适,虽然是新鞋但完全没有挤脚等不适。鞋面的透气性其实不错,可能因为脚踝处记忆海绵比较多,脚腕处感觉多少有些热。大底的耐磨程度感觉稍弱,一是大底厚度稍薄——虽然可以减轻整只鞋的重量,但对长期的耐磨性不利,二是大底硬度稍弱于Mizuno的X10,整体的大底寿命应该不及Mizuno。初步感觉10KM级别的短距离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到半马也可以胜任,再长的距离有点担心中底的弹软,可能要再多跑一些LSD才能印证我的猜测吧。
相关链接
Brooks Ghost 12:http://www.brooksrunning.tw/zh-tw/product/item/1103162E075
好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