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运动总结

一年一度的运动总结,似乎比起个人总结还要来的复杂……2021年经历了踝关节和髋关节的伤病,因此加入了更多针对性的力量练习,也就让运动数据变的更多更分散。尝试了几个不同的平台想要把这些数据都整合到一起,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最终还是选择了Garmin Connect平台,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的总结数据都会来自Connect,只是呈现方式可能还要再作考虑。至于今天要总结的2021年,基本上还是来自几个不同APP的手工整理和汇总。

跑步距离

跑步距离(公里)

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小时)

热量消耗

热量消耗(大卡)

依然还是先说跑步,个人习惯跑步时Garmin和Adidas一起开,上面的三个图表来自Garmin同步到MapMyRun的数据,下面的表格来自Adidas,因为手机APP会比手表多记录一点,积少成多一年下来竟然也有72KM的误差,所以Garmin记录的跑量是1947.25KM,Adidas记录的跑量是2019.87KM。

日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次数 12 11 10 13 11 11 15 17 15 16 9 5
跑步(KM) 166.48 137.96 127.41 167.61 149.81 146.60 198.87 267.19 200.27 254.34 125.62 77.71

今年最遗憾的莫过于一场比赛都没有参加,往年可以说是“孤注一掷”都在准备北马,今年本以为比赛能够如期举行,也就没报名任何其它比赛,谁知道最终北马还是没能成行,这也就导致了整个2020和2021连续两年都没有官方认证的成绩,而年底的受伤可能又会让我在2022年的上半年无法比赛,2022年的北马可能也会因此影响。年跑量虽然没有去年多,但是在备赛期间的几个月相对于我个人能力来说也不算小,8月的267KM也是我跑步这些年数一数二的月跑量了。进入秋季后跑量的增加,加上一直在为踝关节康复做的力量练习,推测是导致髋关节出问题的原因之一。伤病加上11月比赛取消的消息,最后两个月跑量断崖式下跌,目前只维持着每周末一次的慢跑,希望能够尽可能的保持住一点有氧的能力。

日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俯卧撑(个) 2282 1022 1180 1266 1004 1636 1065 1023 1500 1184 1328 1242
日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仰卧起坐(个) 3179 2435 4223 2320 2875 2299 1956 1906 2062 2012 2369 1949
日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深蹲(个) 3753 2911 4973 3552 3817 2664 2605 2451 2652 2150 2818 2827

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经典的“老三样”,绝对数量比起去年确实下降了不少,不过今年相对更注意了动作的质量,所以练习的频率有所降低。另外可以看到的是下半年的数量更少,是因为开始穿插了康复练习。之前总在犹豫是不是要把这“老三样”换成别的动作,一直以来坚持在做的理由似乎很离谱,那就是一直在用的Runtastic对应的APP,其实Adidas在2015年收购Runtastic后就放弃了Running APP之外的其它应用的更新,这老三样的APP现在还能用也算是奇迹,但凡重新安装(似乎也早已下架无法安装)也会碰到不能登录的问题,我则是全靠着N年前已经登录的Session在继续使用,纵然早就没有了云端同步功能……不过想来这老三样的练习和平时重点的核心力量、髋踝力量的练习又不完全相同,也不会花太多时间,所以决定就算是2022年开始不再用Runtastic的APP也还是会继续坚持这几个动作。

体重

体重方面,继续是每周六一早的固定称重,除了自己手动记录一份,同步也会记录在Garmin Connect上,2020年的平均体重是68KG,2021年的均值下降到了67.4KG,其实算是没什么变化,毕竟自己也没有非常刻意的在控制饮食,大部分时候还是想吃就吃,这一点比起严肃的跑者还是相距甚远。只是在原定北马举行的10月底注意了一下,果不其然还是很明显的反应在了数据上,11月初的体重也是全年的最低值65.2KG。

康复

6月份开始针对踝关节的康复,除了每周一次的康复机构训练,每天也会完成一系列的作业,此时最早Runtastic的几个APP早已不能满足记录的需求,也间或用过一段时间的Keep,不过还是不习惯那一类重社交的APP,8月份开始使用训记,算是“小而美”的运动APP,内置动作不全也可以自定义来添加,后来针对髋关节的练习也都记录在上面。从打卡视图也能看到,除了个别大跑量的日子没有做力量练习,其余时间坚持的都还不错,针对核心力量、踝关节、髋关节,以及跳绳的练习在平日里交替进行,只不过对于力量练习重要性的意识还是太晚了,这也是造成自己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回运动APP的选择,其实训记也还不错,只是有些封闭,训练记录无法同步到其它平台,而自己跑步的数据还是以Garmin Connect为主。夏天开始进行有规律的跑步计划时,就用到了Garmin内置的训练功能,发现跑间歇这种需要同时监控配速和时间的场景都可以很好地胜任,趁着年底的工夫又研究了一下,发现日常的力量练习也都可以用手表来完成记录,毕竟手表还内置光电心率传感器,同时又能多记录一个维度的指标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趁着新年把日常的跑步、力量练习、跳绳等运动都拿手表来记录,数据同步到Garmin Connect上,而Connect的中国版加上全球版几乎又可以和其它开放的主流运动平台打通,需要的话可以很方便的分享到其它地方。

2022年要接受髋关节的手术以及术后康复,上半年的跑步练习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一年的运动乃至生活应该都会面临不少挑战,比起刚刚看过的《无尽攀登》主角夏伯渝老爷子的经历来说又能算得上什么。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