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髋撞日记之一——确诊

很多疾病就是这样,若不是作为患者的身份,恐怕连疾病的名称都没有机会认识。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我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就是这样一种“没听说过”一般的存在。

北医三院

2020年居家办公,时间安排变得相对灵活了很多,也就拿出了更多时间跑步,跑量比前一年提升了大概40%,也是这些年来跑量最多的一年。一直不太注重肌肉力量的锻炼,忽视了交叉训练对运动水平提升的帮助,一味的增加跑量并不会提高自己的成绩,反倒会徒增受伤的风险。到2020年年底的时候,长距离练习后就偶感右踝不适,起初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减量或者休息之后症状就会减轻,直到2021年上半年,随着触发疼痛的距离和时间的临界点越来越低,觉得长此以往也不是回事,决定去北医三院检查一下。

右踝的检查结果是跟腓韧带损伤,咨询了医生和康复师的意见都认为保守治疗更为合适,毕竟损伤不大,手术带来的创伤可能比原本的损伤更大,得不偿失。所以2021年的下半年开始进行物理康复,康复主要以提升肌肉力量为主,通过对踝、膝、髋关节肌肉力量的提升达到代偿作用,同时配合一些理疗减轻脚踝的炎症。因为踝关节其实没有太多肌肉,很多肌力训练都是针对膝和髋的。那段时间自己练得比较狠,一直是冲着秋天的北马作为目标进行训练,同时后期的跑量也在增加,不知不觉地注意到右髋在大活动量后出现酸痛的症状。

起初并没有太过在意,但自己大概清楚是因为那几个练习臀肌的动作引起的,以为就是常见的肌肉酸痛,便没有放在心上,为了踝关节的恢复继续在练。慢慢发现自己屈膝内旋时疼痛越来越明显,加上自己在进入康复阶段后关注了一些运动、医学的博主,有些怀疑是产生了损伤,决定继续向北医三院求助……

搜索过后目标锁定运动医学科髋关节组的徐雁教授,当然挂号不太容易,几经周折终于在11月27日迎来了第一次门诊。4字实验呈阳性,怀疑是髋关节撞击,当然还要结合影像学来判断,预约了最近的单髋核磁检查是12月5日,徐大夫还比较人性化,直接给我在核磁结果后的下一个门诊日加了个号,这样能第一时间进行诊断。当然有些大夫是不一定给加号的,因此更有效的问诊流程应该是尽早先挂一个普通门诊的号,让门诊大夫开出相应检查放射科的号,毕竟很多医院的放射科也要排队,在排队拍片的日子里继续抢希望找的专家号才是权宜之计。话说回来,等待核磁的一周里开始搜索这个“髋关节撞击”是怎么回事,才发现我一直去康复的诊所的老板@掰腿老黄自己就是一位“髋撞”患者,虽然之前就关注了微博,但对这个病没有什么概念也就没有留意,也就是在这一周才大概清楚了什么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

放射报告很快就能通过北医三院的微信服务号查看到了,影像诊断是盂唇损伤,符合FAI,当然还要最终结合大夫的临床判断。不过看到影像诊断后心里就开始盘算下一步的安排了,毕竟通过一周多的了解,知道盂唇损伤后几乎无法自愈,保守治疗的话很多活动都会受限,于是就做好了手术的心理准备。12月8日等到了徐大夫的复诊,明确了盂唇损伤,病历上还提到了“盂唇小”,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大小意味着什么。至于是否手术当然要看患者自己的决定,因为对运动还有诉求,没有太多犹豫就决定了手术,大夫确认后开出了住院通知单,也就代表当即进入了住院的排队中,排队时间大约是两个月。现在回头看来,很庆幸当时的决定,虽然在12月症状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在随后这两个月的等待期间症状一直在慢慢加重。

起初还可以进行慢跑,后来对于15KM以上的跑步活动就比较谨慎了,为了维持心肺练习还尝试过骑车,不过一两次骑行之后甚至觉得疼痛更明显。后来才知道骑车这种曲髋角度较大的运动其实对FAI患者并不友好。有氧运动越来越少,日常练习中的蚌式、单腿硬拉这类可能导致损伤加重的动作也尽可能的避免。能做的运动越来越少,而FAI带来的疼痛又是那种“绵绵不断”、“挥之不去”的感觉,算不上是那种重创的剧痛,但是会时时刻刻地伴随着自己,活动角度稍大会疼、久坐之后腹股沟会疼、稍微走的多一点臀肌代偿也会造成各种酸痛,以及经常会因为疼痛难以入睡。而缓解疼痛的方法却没有太多,只能尽量的用泡沫轴放松髂胫束和臀肌,以及依靠非甾体类抗炎药来暂时缓解。于是更加期盼着手术日期的到来……

当然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也没有闲着,一方面一直在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练习,来维持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意义是起到稳定、保护关节的作用,有着长期运动习惯的人一旦停下来,肌肉也会随之慢慢减弱,原本对关节的保护作用也会降低。而且术后的长期制动势必也会造成肌肉的快速萎缩,对于接下来的康复不利,提前储备一些肌肉力量对术后早期顺利进入康复很有必要。另一方面也在继续搜索了解FAI的相关知识,毕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这个过程在微博搜到了@扣子聊关节,博主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资深的病友,早在2014~2015年就经历了FAI手术,彼时国内的大众对FAI还知之甚少,这位理工科出身的博主对髋关节相关知识的研究不亚于很多医生。更难能可贵的是术后痊愈之后仍在坚持做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科普,让越来越多的病友因此受益。

仅有 1 条评论
  1. 友迪 友迪

    [抱抱]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