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髋撞日记之二——住院

等待手术的日子显得有些漫长,时间来到2022年,距离最早检查脚踝已经将近一年,一是想复诊看一下最新的情况,二是如果脚踝有必要手术的话,是否可以和髋一起手术。1月5日看了运动医学科踝关节组的江东大夫,依然维持了继续保守不手术的方案。正好徐雁大夫当天也是出诊日,问了下手术排队的进度,此时距离开出住院通知单刚好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得到的答案是继续等待。当然这两个月确实也看了学了不少相关的知识,和科班的专业性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但对于自己病情的理解确实很有帮助,无论是术前和主刀医生的沟通还是术后和康复师的交流都需要一点点的基础知识。

北医三院

就这样在等待中度过了农历新年,能感觉到症状在慢慢加重,有时候甚至成为“全天候”伴随的一种状态。工作原因需要久坐,时间稍长腹股沟的疼痛也会让人不得不不断地调整姿势……直到2月11日下午接到了一个陌生手机号的来电,听到是北医三院住院部的时候激动的无以言表。疫情的关系住院格外严苛,入院之前还要先进行术前筛查,包括血常规、核酸、新冠抗体、以及胸部CT的检查,这还不包括之前已经做完的“术前免疫八项”和“生化入院组合”血液检查。2月14日完成了所有术前筛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按照医院通知的计划,2月16日住院、17日手术,最后还有一天多的时间整理住院的相关物品,以及安排好接下来10天病假期间的工作交接。

北医三院

2月16日上午住院,于是早早地就起床准备,因为入院时还要空腹验血,所以早餐也就免了。这一周刚好赶上北京大风降温,7点多出门时体感温度下降到-10度,不过好在前些天的积雪已经基本清理干净。来到北医三院时已经8点多,先到住院管理中心办理手续,看起来应该是老的住院部改造成的。收了社保卡交了押金,等待在这里的三项检查,分别是术前评估、血项、心电图。等待的过程中电视上循环播放着宣教片,还看到了@掰腿老黄的镜头,特地留意了下片头,大概是2016年制作的。

北医三院

一切手续办妥,来到门诊楼后面新楼的16层运动医学二病房已经是上午10点,多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大门,今天终于来“打卡”了。疫情管理的要求,家属就只能送到这里了,在门口登记后护士给订了一份中午的盒饭,同时自助通过北医三院微信服务号充值饭卡。说实话北医三院的IT化建设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挂号到住院,包括放射科各种影像的查看都非常方便,美中不足的是和微信的绑定太强了,后面虽然是一套独立的系统但都要依赖微信登录,不知道老人或者没有实名的外籍人士能不能用。

北医三院

进入病房后沿着地面的引导标志来到护士站,因为之前在微信服务号里已经登记过,护士只需再做核对和确认。然后被转到分管我本人的护士,做更详细的信息登记,包括了解既往病史和过敏信息等等。其中还问到前一天是否饮用过含酒精的饮料,我才想起昨晚的晚餐吃过一碗醪糟汤圆,可能两个护士也是头一次遇到,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不算酒精饮料。然后就被领到了护士站对面最近的一间病房,两人一屋还算清净,靠门口的床位躺着一位大哥,聊了两句得知也是今天上午住院,要做一个右膝的滑车软骨手术。里面的床位就是接下来这三天我要住的地方了。进来的时候护士在床头插了一张“HIP”的标签,并再三嘱咐我晚上之后就不能再进食进水,以免影响明天的手术。

北医三院

毕竟不是很高级的病房,房间里的设施略显陈旧,唯一的电器——对面墙上的电视也没接信号线。简单收拾后换上了病号服,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帘子另一边的大哥聊着病情,大哥是因为踢球伤到了右膝的滑车软骨,因为还想踢球就没有遵当地医生“静养”的医嘱,才来到北医三院手术。我猜运动医学病房里的病人大概都是这样吧。

北医三院

近几天持续的大风换来了北京的好天气,病房里暖气烧的很热,病号服的单衣也不觉得冷,只听到外面呼呼的寒风。目之所及还能看到西边的群山,趁着还能双腿站立,在窗边驻足许久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不过没多久就被一位大夫叫去了办公室,去电脑边填写一些术前的评估数据,其中一项就有“全身性韧带松弛症”的测试和打分,刚好我在入院之前看到过相关的文章。还包括一些受伤前运动习惯的调查、以及相关疼痛级别的主观评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住院医生把我叫到了同一间办公室,这次应该是填写住院期间的病历,瞄了下白大褂上的名字,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郭嘉仪”,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没错,正是之前不久@掰腿老黄在视频里提到过的住院医生,因为他同时也是FAI患者,只不过一直没有做手术。沟通病情的时候也比较顺畅,这位邹大夫一度以为我是学医的……最后把病历、麻醉和手术风险都做了签字确认,算是完成了上午的任务。

北医三院

午饭时间到了,护工大姐推车送来了盒饭——确实有点清淡了。之前在网上通过病友群查到了菜单,吃什么都想好了怎么就改盒饭了呢?听隔壁大哥说原来是因为上午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错过了午饭点餐的时间,只能订盒饭了。早上就没吃饭,虽然清淡无味,但也把一盒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北医三院

按照医院的安排下午要拍一系列术前的片子,包括X光(髋关节正位和Dunn位)、CT(髋关节和膝关节)、B超(髋关节)和核磁(髋关节和膝关节),用来作为参照和术后影像进行对比。躺在病床上仰望房顶,大概会是未来几天最主要的“第一视角”了……从没做过手术,而这更是我的第一次住院。

北医三院

通常来说一起入院的一批病友,手术安排大概也都相近,所以下午去拍片子时也都是些熟面孔,只不过依照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拍的片子种类会有些差别,比如隔壁病床的大哥,手术不涉及到骨头,也就不用挨这两次X光和CT的辐射了。X光和CT相对快很多,所以就算是和门诊病人一起排队也不用等很久,相比之下核磁就慢得多了,至少也要十几分钟。医院就会安排把核磁室的白天时间留给门诊病人,让住院的病人下班后甚至晚上再拍,听一个护工大哥说,病人多的时候,核磁拍到晚上12点甚至1点都是可能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恐怕也只能像这样想办法来缓解了。

北医三院

拍过了X光、CT和B超,先回到病房等待通知。病区里的两个自动售货机,住院可能用到的东西也算齐全,价格也不贵。晚上还看到值班的护士在这里买碗面。

北医三院

病房是可以洗澡的,从护士站领一张洗澡卡就能洗6分钟,虽然昨晚刚刚洗过,但想到术后要等三周拆线后才能再洗,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宝贵的6分钟。这是白天护士在髋关节做的标记,应该是为手术时定位用,我还特地问了下是不是防水,免得明天还要重新标记,显然我是多虑了。

北医三院

第一天的住院时光比我想像的要快很多,之前担心无聊还准备了电脑和iPad,结果太阳落山都没机会拿出来。

北医三院

下午5点半刚过,晚餐就准时送到了病房,按照护士的嘱托术前应该多吃些清淡的以及高纤维的,虽然的确没什么味道,但想到下一顿饭可能要等到明天的晚饭,还是一口气的全吃光了。果不其然核磁排到了晚上,因为我的单髋核磁去年12月初才拍过,距离时间还比较近,所以这次只拍了膝关节的核磁。原本以为住院第一天没什么事情,没想到各种事情忙完后时间也不早了,刷了会儿手机熄灯入睡,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手术。

已有 2 条评论
  1. Vanellope Vanellope

    谢谢你的分享!我最近滑雪摔伤肩关节盂唇撕裂,看了北三的运动医学科,还在排队等待手术TaT。看了你的几篇博客,对我帮助很大,没有那么害怕了

    1. 虽然都是盂唇,但在三院肩关节和髋关节应该分属不同的组。祝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