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髋撞日记之三——手术

住院的第一晚睡的不太好,熄灯之后不久隔壁大哥的呼噜声就早早响起……床垫有些薄,前半夜似乎一直在仰卧和侧卧的睡姿之间切换。清晨6点护士查房测量体温,6点半的时候护工大姐就挨个房间开灯拉帘,仿佛有那么一瞬间有些军训的感觉,只不过我们不再是训练有素的新生,而是卧病在床的病号。有过马拉松的备战经验,“大战”之前自然要排空一下减轻术后的负担,虽然昨晚才刚刚排空。

北医三院

我被安排到今天的第二台手术,据说通常手术日徐大夫有四台手术,早的话大夫体力应该相对较好,晚的话术后回来不必“痛苦”的熬着,能早点睡觉,也算各有各的好。手术之前不能进水进食,所以今天的早餐午餐算是省了,订餐大姐来给我们订餐,询问了我们房间两人的情况,直接建议我订几个包子,说是术后坐不起来吃点包子最省事,这时候听大姐的应该没错。本以为术前在房间里等着就好,没想到早上护工突然通知还要去拍个髋关节假斜位的X光。其实我心里是有些疑问的,本应该昨天都拍完的一整套术前片子为何手术当天临时增加,假斜位一般是用来判断髋臼前方覆盖情况,莫非昨天的X光显示我有先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毕竟之前我也没拍过X光,昨天的片子也没这么快出来。具体情况只好等待片子出来再咨询医生了。

回到病房后没多久,徐大夫就带着一队住院医生来查房了,虽然是头一次住院,但美剧的医务剧还是看过不少,的确和剧集里演的差不多,住院医简单介绍情况后,徐大夫还补充说角度比较小(临界先髋,即临界型髋关节发育不良,BDDH),盂唇小、可能需要做盂唇重建,关节囊偏厚、起到了一定的代偿作用。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巨大,当然我也没什么问题,等着进手术室就好,说话的工夫大夫已经去了下一个病人的房间。这时候我才明白确诊时病历上的“盂唇小”意味着什么,因为大多数情况关节镜下看到的盂唇损伤的实际情况要比核磁影像上严重,如果盂唇偏小加上损伤严重,无法修补的话就要使用自体肌腱(比如髂胫束)进行移植重建,所以当下也没必要立即去问医生,是否需要重建要等手术台上看到关节镜下的实际情况才能判断,而我只能祈祷但愿不要到重建的程度,多挨一刀不说,手术时间肯定会随之延长,另外就是恢复起来大概也要更久。得知临界先髋BDDH的情况也算有喜有悲,喜的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我的病症有先天的因素,过度训练只是诱因(好像也没什么可喜的),悲的是既然是BDDH,那么大概率我的健侧也会有这个问题,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形成撞击或形成撞击后损伤不大。这个时候护工推着推车来了我们的房间,护士随后进来嘱咐我不能带任何个人物品,衣服也只能穿医院的病号服。摘了眼镜简直两眼一抹黑,只穿着病号服里面真空爬上了推车,唯一能跟我进手术室的就是之前拍的片子,被放到了推车下面。

没了手机手表也就没了时间的概念,这多少让我有点恐惧,推车经过护士站时看了眼上面的时间,9:14,身上盖着几层手术室的那种绿色单子,多少还有些凉。好在手术室就在楼下的15层,经过了几个通道后,推车停在手术室的外边等待,陆续有两拨大夫先后上来跟我核对身份以及手术内容,然后一位大夫过来在我左手背上扎了留置针,术中和术后的药物应该都要靠这里注射了。之后又是继续的等待,大约20分钟后被推进了麻醉室。说到麻醉,之前在病友群里倒是看到不少讨论,全麻和腰麻也都各有支持者,本来我就打算选腰麻的,毕竟是头一次手术,不想直接睡过去,在北医三院髋关节的手术默认就是腰麻的,如果有特殊情况或者特别要求应该可以选择全麻。之前门诊时还问过大夫能不能在术中通过屏幕看到关节镜内的实时画面,得到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想来就算是给我看我没眼镜也看不清的。

进入麻醉室后首先佩戴各种检测设备,左手检测心率,右臂检测血压,胸前还贴上了心电图的贴片。麻醉医生先是询问了我的身高,右侧卧后数着脊椎准备扎针,还强调千万不要动,说第一针比较疼忍一下,可能我对疼痛耐受好一些并没有觉得很疼,之后再扎的几针明显感觉更轻了。开始有些发凉,过了会儿又开始发热,逐渐从腰部开始慢慢发麻,手试着掐了下腰和大腿明显开始有些区别,但是脚趾还能活动。这时问了下大夫时间说是上午10点,随后就被推到了手术室。

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手术室里的温度,被推进手术室后冷气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几个大夫把我从推车平移到手术台后,我就开始不停的发抖,叮嘱大夫给我多盖点东西。移到手术台后呈“大”字型仰卧,左臂因为有留置针始终是侧平举伸直的,右臂开始是大臂小臂呈90度弯曲后被吊在架子上,后来医生说影像手术视线,就去掉了架子把胳膊裹了一层厚厚的棉花直接放在胸前固定。室温较低加上麻药的药效继续起作用,发抖得更厉害了,直到盖了好几层布才好一些。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说北医三院用了3D打印的会阴柱做支撑,比传统方式的舒适度要好很多,不过此时麻醉效果越来越明显,即便不适恐怕也难以感觉到了,我猜这个3D打印会阴柱的好处应该更多是体现在术后的体感吧。之后上身又被盖了一层那种无菌的蓝色无纺布,彻底挡住了我的全部视线,只能听到大夫们的交谈了,也因为没有了时间观念,对手术的进度全然无知。

大概是我对麻药的反应有些明显,中途开始觉得有些恶心,加上全程佩戴口罩让我觉得有些喘不上气,后来大夫帮忙把口罩拉下拉才感觉好些。此外术中应该不止一次加过麻药,打的一瞬间从腰间一阵凉意袭来,不过意识始终是清醒的,也能听到大夫们的交谈,当然最明显的还是打磨Cam时的声响,果然丝毫不输家里装修时的动静。印象中听到最多的话是徐大夫在说“换刨刀”,“内旋”,当下我还以为徐大夫在指导其他外科大夫,让其他大夫也有些上手的机会,后来听住院医生说全程都是徐大夫主刀,我听到的应该是术侧腿牵引出来后,通过让其他大夫操作内旋调整角度,方便对Cam进行打磨。临近尾声大概是麻药的药效有所降低,缝合的时候能感觉到来自皮肤的刺痛,之后盖在脑袋上的也被掀了起来,看来是手术已经完成。此时徐大夫已经不在手术室了,剩下几个大夫在做一些最后的收尾工作,此时差不多是下午1点左右,趁着现场抓紧问了几个问题,没有做盂唇重建(否则时间会更久),打了4颗钉,Cam磨了不少,同时做了关节囊的紧缩。

北医三院

下了手术台,被推回16层病房时看到护士站前显示的时间是13:19,整四个小时,从麻醉开始算完整的手术时间大约是三个小时,这时才松了口气,要是做重建的话还不知道要多久。回到病房后护士说跟家人联系一下报个平安,手术期间家人打过好几个电话询问。此时只能完全平躺,麻药的作用始终有些恶心的感觉,手上的留置针还在,护士来嘱咐了术后的注意事项,顺便问了下输的液是什么,护士说是营养液,之后又换成了一袋白色止疼药物输了半袋。

北医三院

之后的时间一直比较清醒,麻药的作用下双腿依然没什么知觉,也只能干躺着等待,这个时候已经在用冰袋在冷敷手术的包扎位置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快到三个小时的时候,麻药的消退除了让双腿逐渐有了知觉,还带来了明显的疼痛。左腿能够小范围的活动了,右腿股直肌正上面疼痛更严重,一度以为这个位置有一个手术入路的伤口,后来才知道疼痛的位置其实是肿得很厉害。大约四个小时后麻药就基本消退了,左腿活动度基本完全恢复,右腿则没办法发力无法完成直抬腿的动作。后来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大概睡了一个小时,再次醒来的时候感觉没那么疼了。

北医三院

不得不说订餐阿姨的话还是要听的,坐不起来的时候果然包子才是最方便的,而且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今明两天去厕所的次数,打算最近几顿饭多吃精碳水为主。距离睡觉还有段时间,只能坚持着仰卧的姿势,下午到晚上其实尝试过几次侧卧,不过由于术侧腿无法发力,需要用左脚伸到右脚下,通过抬左腿把右腿“举起来”再配合旋转上半身达到翻身的动作,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疼痛,侧卧之后还要把枕头夹在双腿中间放置术侧腿的内旋过度,可想而知今晚将会是个比较大的考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