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髋撞日记之八——术后九个月

上次在术后半年的日记中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后的恢复进入了“长尾”曲线——也就是进步越来越缓慢,但总体趋势仍旧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己能做的就是坚持康复和运动,把身体的恢复交给时间。也正因此在半年到九个月的这三个月里,进步没有“肉眼可见”的那般明显了,加上这期间没有再拍新的核磁,恢复情况完全依靠体感判断,以至于我都在犹豫要不要写这个九个月的日记了。

骨间康复

运动

日期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次数 4 11 7 10 13 10
跑步(KM) 18.94 96.26 57.16 82.54 154.84 114.02

先列跑步数据,6月(术后四个月)开始尝试恢复跑步,截止到11月一共跑了523KM,跑步虽然不是全部的运动,但配速和跑量的变化却在无形中很客观的反映了恢复的情况。比如8月(术后七个月)跑量减小的直接原因,就是术后五个多月时一次配速明显提升的跑步练习后造成疼痛后的影响,这在术后半年的日记中也有提到。又如11月(术后九个月)的跑量减小也是一次530配速的10KM练习后没有充分休息恢复,周末又跑了一个18KM后引起的疼痛,结果就是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恢复而被迫取消掉了原有的计划。两次都是没有准确判断出当时的能力上限并加以限制,超出上限的代价就是疼痛、以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恢复。当然在恢复过后还是能感觉到能力会有提升,从这个角度讲,说是超量恢复也不可谓不恰当,只是风险稍大。

跑

期间值得高兴的是术后八个月零10天的时候完成了一次半马距离的尝试,并且之后没有特别明显的疼痛。

疼痛

疼痛当然还是会存在,只不过术后半年到术后九个月的这段时间中,疼痛在减轻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可以忍受,偶尔强度稍大的跑步过后会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其它大部分时间都已经习以为常。有一个让我明显感觉到疼痛在减轻的例子就是睡眠,术前我是习惯向右侧翻身入睡的,右髋术后不得不调整姿势改为左侧翻身——这一改就是半年多,后来大概是疼痛在减轻,右侧翻身的压痛越来越不明显,这三个月中不知不觉又改回了之前习惯的右侧翻身……虽然没有办法量化疼痛,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明显且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之一。当然在夏天养成的早睡习惯依然在坚持,甚至在前不久的体检中轻度的高血压也没有了,我相信这和睡眠质量的提升也有关系。

角度

对于角度我依然没有特别的重视,还是坚持够用就行的原则,毕竟日常的运动都用不到那么大的极限角度,需要参与最多的盘腿坐已经几乎没有不适感。尝试过那几个查体动作,还能感觉到关节内的压力稍大,不过也属正常,就没再放在心上。

力量

力量练习一直没敢放松,除了髋周、脚踝的力量一直在练,核心力量也同步在练。主要以小重量、多组数、偏向耐力的动作组合为基础,不跑步的日子里时间允许都会涉及。最近一次的康复中,康复师也觉得肌肉状态还可以,虽然绝对维度没有那么强,但肌肉的弹性很好。只是随着能力的提升,训练的量也应该逐步有所增加,避免所谓“平台期”的停滞不前,毕竟跑量还会增加,就需要肌肉力量的同步增加。

就像开头说的,这三个月没有绝对明显的大幅进步,虽然仍旧伴随着疼痛和偶尔的弯路,但整体的状态还在变好。再过三个月就会迎来术后一年的时间节点,届时也会再做一次核磁和复查,希望一切顺利。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