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8月底的北医三院门诊过后,又预约了9月初的武警总医院的冲击波治疗,因此回到北医三院的复诊就排在了两个月后的10月底。时间排的比较极限,一早先去放射科拍核磁,然后再去门诊报道,因为是院内的系统,大夫在拍摄后半小时内就能看到片子,所以应该也不会耽误事。
当初预约时放射科的大夫说无法预约11月后的拍摄,现在才知道是和北京市电子胶片系统在做对接。也就是后来在京通小程序里可以方便在线查看电子胶片。不过也因为这个调整,大夫在门诊开核磁单时,默认是不含胶片冲印费用的,大约差了几十元。而具体到北医三院,没有胶片冲印也就同时没有了线上北医三院“云胶片”的预览——以致于后来我无法保存这次电子版核磁的影像。当然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天的拍摄很顺利,因为人少所以没有过多等待,拍摄完就去门诊楼继续报到。
回到运动医学门诊,徐大夫看过早晨的核磁结果后认为变化不大,不过由于我的体感相比之前疼痛感更明显了些,和徐大夫讨论了下,决定在明年二月份——也就是术后三年的时候再看下核磁的情况,如果确实没有明确好转,且疼痛持续的话会考虑再进行手术,把持续水肿的部分通过手术切掉,有必要的话移植一部分自体的髂胫束补在切掉的位置。距离目标时间还有不到四个月,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