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刚做完今年的例行体检,想着该重新配一副眼镜了,其实早就该重新配了,每每想到要起大早排队挂号、散瞳验光就打了退堂鼓……正好这周有两天假,计划着完成些早有打算、却悬而未决的事情,就先从配眼镜开始吧~
其实这事儿搁外面眼镜店的电脑验光,恐怕连一刻钟都用不了。只不过自己从小验光、配眼镜就一直在同仁医院,再加上近视度数也不低,想想还是辛苦些再跑一趟同仁医院吧……现在这副眼镜戴了恐怕至少5年了,验光流程也早已忘记,趁着这两天“复习”这个过程顺便记录一下,以便下一个5年我可以“有据可查”。
基本上散瞳验光要花“初检”和“复检”两天时间,其中初检需要排队挂号,不巧的是现在正值暑假,就诊的学生也是异常的多。散瞳需要借助快速散瞳眼药水,整个过程大约持续40分钟,完成散瞳后会先通过仪器进行电脑验光——检测出一个大致的度数,之后再据此进行传统的验光。复检被安排在次日,可能是因为要等瞳孔收缩到正常范围吧,然后就是在镜框上叠加各种小镜片以调整到一个最清晰的影像。最后,会再测量瞳距等一系列指标,然后就可以拿着验光结果配镜了。
初检的时候,最好能够有人陪同吧,主要是散瞳之后如何安全回家,因为瞳孔的放大,会对光线异常敏感,哪怕平时正常的光线也会觉得异常刺眼——更何况今天中午的阳光可以用“灿烂”来形容了。散瞳之后,就是上面照片的样子了……整个下午都会因为瞳孔的放大而处于“失焦”的状态,电脑不能用,电视不能看,没有理由不去睡觉了……
最后再唠叨两句排队挂号的事情吧,号贩子,感觉好多。归根结底当然还是医疗资源的匮乏,暂且不论这个,至少能看出些医生和号贩子之间不太寻常的关系——眼皮底下天天那么几个熟面孔,医生能不认识?是默许、是纵容?还是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利益关系?相反,也许并不应该过多的谴责号贩子(虽然他们真的很可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这些可恨的人也挺可怜——可能没什么文化,大热天的起早贪黑排队挣些“辛苦钱”,是医院制度和规范的不健全而让他们有空可钻、有利可图,虽然可怜,但他们并不值得同情。当然也不能指望患者都不去买号贩子的号,为数不多的就医机会对很多人来讲毕竟是刚性需求,除了患者、号贩子,我们是不是也该适当地谴责下医院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呢?